治具模具配件是治具(辅助加工 / 检测的工具)与模具(成型工具)的核心组成单元,直接决定设备的精度、寿命与生产稳定性,广泛应用于注塑、冲压、电子组装、汽车制造等领域。

选型治具模具配件时,需重点关注材质、精度、耐候性、强度四大核心特性,避免因特性不匹配导致配件过早损坏或设备故障:
1. 材质:适配场景需求是核心
不同场景对材质的 “耐磨性、耐温性、耐腐蚀性” 要求差异极大,错误选型会直接缩短配件寿命:
模具高温场景(如压铸模、高温注塑模):配件需选耐高温材质 —— 导柱 / 导套选 H13 热作模具钢(耐温≤600℃,硬度 HRC48-52),顶针选 SKD61(耐温≤550℃,抗疲劳性强);
治具常温场景(如电子组装治具):配件可选轻量化、高精度材质 —— 治具基板选 6061-T6 铝合金(轻量化,平面度高),定位销选 SUJ2 轴承钢(精度高,硬度 HRC58-62);
腐蚀场景(如含油污、冷却液的模具 / 治具):配件需选耐腐蚀材质 —— 紧固件选 304 不锈钢(防生锈),密封垫圈选氟橡胶(耐油、耐冷却液腐蚀)。
2. 精度:直接影响产品质量
治具模具配件的精度(尺寸公差、形位公差)决定最终产品的精度,尤其在精密制造场景(如电子元件、汽车精密零件)中,精度要求极高:
模具成型配件(如镶针、顶针):尺寸公差需达到 IT5-IT6 级(如直径 φ5mm 的镶针,公差 ±0.005mm),形位公差(同轴度、直线度)≤0.003mm/m,避免产品成型尺寸偏差;
治具定位配件(如圆柱销、定位传感器):尺寸公差需达到 IT4-IT5 级(如 φ3mm 的定位销,公差 ±0.003mm),确保产品定位偏差≤0.01mm,满足精密加工(如 PCB 焊接)需求;
通用配件(如紧固件):常规场景选 IT8 级公差即可,精密场景(如模具镶件固定)需选 IT7 级,避免螺丝松动导致配件位移。
3. 耐候性:适应车间环境
车间环境(高温、油污、湿度)会影响配件寿命,需针对性选择耐候性强的配件:
高温环境(如模具型腔附近):配件需耐温≥200℃(如模具弹簧选矩形弹簧,耐温≤300℃,优于普通圆柱弹簧的 150℃);
油污环境(如冲压车间、机床车间):配件需耐油 —— 润滑脂选锂基润滑脂(耐油、抗水),弹性体选聚氨酯(耐油,避免溶胀);
潮湿环境(如南方车间、清洗治具):配件需防锈 —— 定位销选表面镀铬(防锈),紧固件选热镀锌或 304 不锈钢。
4. 强度:避免受力变形或断裂
配件需承受的载荷(如模具顶出时的压力、治具夹紧时的拉力)决定其强度要求,需通过 “硬度、抗拉强度” 参数判断:
受力配件(如模具顶管、治具快速夹):硬度需≥HRC45(如顶管选 SKD61,硬度 HRC48-52),抗拉强度≥1200MPa,避免受力变形;
非受力配件(如治具橡胶垫、检测探针):强度要求较低,但需具备一定弹性(如探针选铍铜,弹性好,导电性能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