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学精密零件是利用光的反射、折射、透射等特性实现光信号控制、成像或能量传递的关键组件,其核心特征是超高尺寸精度(微米级至纳米级)、极低表面粗糙度(纳米级)及严格的光学性能指标(如折射率均匀性、透过率、面型精度)。

光学精密零件的加工需经历 “粗加工→半精加工→精密加工→光学镀膜→检测” 五大阶段,各阶段工艺需严格控制误差,避免引入划痕、杂质等缺陷。以下是关键工艺的详细解析:
1. 基材选择与预处理(基础保障)
基材要求: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光学性能优异的材料,常见类型包括:
光学玻璃(如 K9 玻璃、石英玻璃):透过率高(可见光区≥92%)、化学稳定性好,适用于透镜、棱镜;
光学晶体(如蓝宝石、硅晶体、锗晶体):蓝宝石硬度高(莫氏 9 级)、耐磨损,适用于耐磨镜片;硅 / 锗晶体适用于红外光学零件(如红外测温仪镜头);
光学塑料(如 PMMA、PC):轻量化、易成型,适用于消费电子类低成本光学零件(如手机摄像头保护镜片)。
预处理工艺:对基材进行切割(金刚石锯片切割)、磨边(去除多余边角)、清洗(超声清洗 + 有机溶剂浸泡,去除油污和杂质),确保基材表面无损伤、无污染物。
2. 核心精密加工工艺(精度关键)
光学零件的精密加工以 “微米级 / 纳米级去除材料” 为核心,需使用专用设备和超硬工具(如金刚石工具),主要工艺包括:
(1)成型加工(非球面 / 复杂曲面零件)
工艺类型:模压成型(热压成型、冷压成型)、注塑成型(适用于塑料零件)、金刚石车削(单点金刚石车削 SPDT)。
原理与优势:
模压成型:将加热软化的光学玻璃 / 晶体压入高精度模具(模具精度≤0.1μm),一次成型非球面等复杂曲面,效率高、一致性好,适用于批量生产(如手机镜头非球面镜片);
单点金刚石车削:用天然金刚石刀具直接切削金属或塑料基材(如铝合金反射镜、PMMA 透镜),加工精度可达纳米级,适用于中小批量复杂曲面零件。
(2)研磨与抛光(平面 / 球面零件核心工艺)
研磨阶段:使用磨料(如碳化硅、氧化铝)和研磨盘,通过机械摩擦去除基材表面多余材料,将表面粗糙度降至 Ra0.1-0.5μm,尺寸误差控制在 ±0.005mm 以内,为抛光做准备。
抛光阶段:采用更精细的磨料(如二氧化硅、金刚石微粉)和软质抛光垫(如聚氨酯垫),结合化学腐蚀作用(化学机械抛光 CMP),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至 Ra≤0.01nm,同时修正面型精度至 λ/20-λ/50。例如,光学玻璃透镜的抛光需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,确保无划痕、无麻点。
(3)精密切割与打孔(微小零件 / 特殊结构)
针对光纤连接器、光阑等含微小孔径(孔径 0.1-1mm)的零件,需采用激光切割(紫外激光、飞秒激光)或超声波切割,避免机械加工导致的边缘崩裂;
切割精度可达 ±0.001mm,孔径圆度误差≤0.0005mm,确保光信号传导无遮挡。
3. 光学镀膜(提升光学性能)
大部分光学零件需通过镀膜实现特定功能(如增透、反射、分光),核心镀膜工艺包括:
真空蒸镀:在高真空环境下(真空度≤10⁻⁴Pa),将镀膜材料(如 MgF₂、TiO₂、Al)加热蒸发,沉积在零件表面形成薄膜(膜厚 10-1000nm),适用于增透膜、反射膜;
离子溅射镀膜:利用高能离子轰击镀膜材料靶材,使靶材原子溅射并沉积在零件表面,形成的膜层致密性好、附着力强,适用于耐磨增透膜(如手机摄像头镜片镀膜);
镀膜精度控制:膜厚误差需≤5nm,膜层均匀性≤±2%,确保光学性能稳定(如增透膜需将反射率从 4% 降至 0.5% 以下)。